窮及一生,我們或許我們都在尋找著我們,但在某些時候...我們似乎又難以辨認...
賈斯柏本來設定的【文藝聞】單元的首篇,應該是去"台中設博會的心得",
但記憶卡又給我出狀況,為了殺雞儆猴(恐嚇自己ㄇ)....所以我把設博會的心得文關禁閉(自爽?!)
這一個多禮拜以來,賈斯柏在公視看了兩部我覺得有意思也有意義的紀錄片~
因為我喜歡看的題材通常都比較不被關注(冷門?!),所以在此先告知~~XD
也因為賈斯柏是個假掰的偽文青,所以在此分享兩部影像紀錄
首先先介紹的是一部, 海峽兩岸 ...關於 認同、關於矛盾的影像紀錄: 【我們】
關於導演:
導演鍾權,是一位六年級末段班的影像紀錄者,也是雲門"2005第一屆流浪者計畫"的得獎者~
一位出生在台灣的 外省第三代,22歲隻身前往北京廣告界工作,
03年成為了北京電影學院首位導演系紀錄片的台灣人研究生~
06年,也製作了<台北京之比賽>紀錄片,描述兩岸城市在運動比賽上,同樣遭逢日本隊,卻有著不同態度的紀錄。
關於<台北京之過客>紀錄片,則從深受兩岸喜愛的阿妹,從年輕人的另一個角度探討。
關於【我們】:
則是以08年京奧為記錄片主軸、台灣加油隊為主要人物,同樣以運動的角度談起,描述著"我們"
‧內容小簡介~(擷取自公視與我們官網)
這
是在北京的五棵松球場,因為奧運倒數一年,所以陸續舉辦測試賽,一場中國隊的棒球比賽我們在現場紀錄,但突如而來的熟悉的台式加油在一聲聲的「中國隊加
油!」震撼了我們。這是應大陸國台辦邀請主辦的「海峽兩岸青年交流團」來到北京的球賽現場,大部分為台灣的大學生,他們一方面看球賽,另一方面感受“祖
國”的文明建設和奧運場館準備過程。 |
若有時間,或許你還可以來這裡看看~~鍾權導演在此片播映前夕關於此片想說的話!!
粗淺的觀後感:
我們,我們是在門裡還是門外?!!
這是個極少人會想去觸碰的議題,因為吃力不討好,尤其在這塊非藍即綠的土地上!
原本一件很單純的事情,染上顏色就都失衡了(所以常言腥色羶勿碰!!是這樣嗎??)
所以我覺得,導演很有喀斯!!
年輕一代,對於"我們",總是漠視的~或許這是從來不曾存在的問題!
年長一代,對於"我們",總是隱諱的~因為這是一直充滿矛盾的事實!
但當交通門戶大開,是我們? 還是他們? 還是你們?
他們是不是我們? 我們是不是他們? 你們是不是我們?
我們的問題,就在不同地方以不同的形式上演~~
在國外,不外乎就是外國人最常提起的疑問? 你們有什麼差別??
在當下,我們,真的似乎很難解釋,我們是誰?
現在這種情況,似乎好一點~~~
至少在外國人問我們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相同前,
先讓外國人清楚知道...
許多人常說,要在異地才會知道我們有多渺小...
對於移民於外國生活的我們而言,我們是誰??
對於長年長期頻繁往返於兩地的我們,我們是誰呢?
到底,我們是誰呢??
我們認同的我們,是怎樣的我們呢??
我們又企望別人眼中的我們,是怎樣的我們呢??
在這塊土地成長的第三代、第四代...的我們而言,對去北京、去上海,或許是跟去紐約、去東京一樣。
但,當我看到【我們】這張海報主視覺時,我仍舊是震撼的!!
(雖然透過李昆霖的部落格,有讓我見識到鍾導的搞笑另一面)
看完【我們】紀錄片,卻仍是心有所感,某些想法又是沉入內心繼續消化....
我們,不用希望能從【我們】片中得到任何答案,
因為這不是【我們】的目的,也不是一部紀錄片所應該呈現的結果!!!
因為,答案或許可能早就出現在你心裡,也或許我們.....仍舊還是我們.....
而我們每天還是只能像我們般繼續地生活下去~~~
我活於荒誕之唇,企望從中得到答案,於是敲了門。 門開了。
但原來我是從裏面敲的門。
(片中引用的詩句— 魯米(Jelaluddin Rumi,1207-1273,波斯詩人)
如果有興趣...
明天11/14(六) 下午三點‧在公視‧也將會重播【我們】紀錄片
“我們” 於11/11~11/17 用IE也還可線上收看喔
http://www.ch5.tv/VOD/content.php?sublevel_id=603
那賈斯柏看的第二部紀錄片呢????---------->>等等咩XDD(其實根本沒人問我這件事XDDD)